傳感器市場大爆發,儀表企業切莫錯失良機!

據了解,4月19日以色列首個登月探測器“創世紀”號未能按計劃成功登月,故障就來源於一個傳感器。初步調查顯示,在登陸月球表面的數分鐘之前,探測器內一個加速傳感器發生了故障,出現主引擎突然關閉、探測器無法及時“剎車”以確保緩慢着陸等連鎖反應。傳感器的重要作用可見一斑。

目前,在我國智慧農業、工業自動化、機器人、智能家電的發展中,傳感器正發揮着越來越大的作用。它不僅是工業自動化智能設備的關鍵部件,同時也是工業互聯網數據採集、分析、利用的基礎和源頭,同時也直接關係到人們的生產和生活。

為了提高我國的傳感器技術,工信部在2017年12月印發了《智能傳感器產業三年行動指南(2017-2019年)》,提出到2019年,我國智能傳感器產業取得明顯突破,產業生態較為完善,涌現出一批創新能力較強的國際 企業,技術水平穩步提升,產品結構不斷優化,供給能力有效提高。今年是行動指南的 一年,至關重要。

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的初步測算,2018年我國傳感器市場規模達到1472億元左右,預測2019年我國傳感器市場規模將達到1678億元,未來五年(2019-2023)年均復合增長率約為12.66%,並預測在2023年我國傳感器市場規模將達到2703億元。

為促進我國傳感器產業發展,國家建立了多個傳感器研究中心及重點實驗室,在廣氾吸收國外 技術的基礎下,推動產業自主知識產權發展。組織相關企業、高等院校和科研院共同參與研發,協同攻關,占領技術高地,在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同時,提升自主知識產權程度。

在市場的導向和國家的激勵下,我國也涌現出了不少的企業來發展傳感器業務,搶占市場。比如說,漢威科技依托于傳感器構筑了“傳感器+監測終端+數據採集+空間信息技術+云應用”的物聯網平台解決方案,廣氾應用於環保領域和安全管理行業;中星測控生產與中國移動陝西公司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,研發的多種傳感器成功應用於陝西省物聯網、智慧城市的發展。

不過在傳感器行業發展的欣欣向榮的情況下,同時也要注意傳感器行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。在技術水平上,傳感器的設計技術囊括了多種學科、理論、材料和工藝知識,突破起來十分困難,我國還沒有突破傳感器一些共性關鍵技術,很多核心技術還亟待解決;在質量規範上,我國傳感器行業發展規範尚未形成,惡劣競爭嚴重,使得產品可靠性較差,產業化程度與品種和系列不成正比;在企業規模上,我國的傳感器企業大都以小微企業為主,缺乏技術引領的龍頭企業,資源也不能得到有效集中;在人才培養方面,我國還面臨和高端人才缺失等問題,產品研發後勁不足。

此外,值得注意的是隨着技術的不斷髮展,傳感器也在變得更加智能化,智能傳感器將會成為未來傳感器發展的重要方向。隨着傳感器使用的場景也在不斷增加,未來發展前景不可估量。面臨激烈的市場競爭,國產傳感器企業要直面挑戰,加強研發,注重質量,才能獲得快速發展。